首页
> 网站发布 > 最新公告
视力保护:
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意见
日期:2018-06-11 访问次数: 字号:[ ]

 

兰政发〔2018〕18 号

 

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推进

政府职能转变的意见

 

各区、县人民政府,市政府各部门,各有关单位,高新区、经济区管委会,中央、省在兰有关单位:

  为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、放管结合、优化服务改革,推进政府职能转变,着力优化改善营商环境,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,按照《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意见》(甘政发〔2018〕19号),结合我市实际,现提出如下意见。

一、指导思想

 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“八个着力”重要指示精神,紧紧围绕统筹推进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,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决策部署,全面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、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体会议精神,依托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和大数据,持续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,促进体制机制创新,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,不断增强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、获得感,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,为加快兰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良的政务服务。

  二、工作目标

(一)总体目标

2018年是省委、省政府确定的“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”和“深化‘放管服’改革工作突破年”,按照省政府的决策部署,坚持“服务便利快捷、办事依法依规、信息公开透明、数据开放共享”的原则,从与群众和企业生产生活最密切的领域和事项入手,以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“最多跑一次”为目标,按照“企业开办时间再减少一半,项目审批时间再砍掉一半,政务服务一网办通,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,最多跑一次,凡是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一律取消”的“六个一”要求,全面推行“一窗办、一网办、简化办、马上办”改革,使“放管服”改革在理顺机制、提升效率、优化服务等方面有新突破。

(二)具体目标

——2018年年底前实现市、区县80%以上政务服务事项“一网通办”“最多跑一次”,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、满意度明显增强。

——2019年,进一步巩固提升改革成果,实现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政务服务深度融合,达到审批更简、监管更强、服务更优。

——2020年,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做到“应上尽上、全程在线”,政府履职更加廉洁高效,营商环境更加公平透明,形成规范有序、便民高效的政务运行体系。

三、重点任务

  (一)深化简政放权,激发市场活力

  1.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。承接落实省政府取消、调整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,进一步精简各类审批、证照等事项,按照“能放则放、应放尽放”的要求,把区县切实需要且能够承接的事项全部下放。完善行政审批事项“双选择、预下放”制度,深入推进精准放权、协同放权,对下放事项要创造条件、加强指导,确保区、县接得住、管得好。持续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,促进行政审批规范运行。积极探索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。

2.公布“最多跑一次”事项清单。进一步精简各类审批、证照等事项,最大限度减少市级部门直接审批、核准、收费的事项,把区县政府切实需要且能够承接的事项逐步全部下放。按照全面推进、分类要求、分步快走的要求,全面梳理并集中公布群众和企业到政府“最多跑一次”办事事项。

    3.优化投资审批方式。深化投资审批改革,对《甘肃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(2017年本)》以外的投资项目,一律不再核准,均实行备案制管理。精简合并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,不得擅自增加环节和事项,切实防范权力复归和边减边增。优化并全面应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,不断提高项目审批质效。探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,加快推动红古区承诺制试点改革。探索开展企业投资项目代办制,为投资者提供咨询、指导、协调、代办等多元化的全程审批服务,促进企业投资项目早日落地。

4.降低市场准入门槛。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,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,严格执行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,同步减少后置审批事项,推行多证合一、证照联办。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,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,对未纳入负面清单的行业领域,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。在高新区开展“证照分离”改革试点,简化办证许可环节,着力解决企业“办照容易办证难”问题。进一步放宽医疗、养老、教育、文化、体育等社会领域准入门槛。引导市级投融资平台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实体企业转型发展,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,大力发展直接融资,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,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、医药、教育等重点领域,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PPP项目建设。

5.清理规范涉企税费。全面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

政府性基金,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上批准的涉企收费项目。进一步清理取消经营服务性收费和行业协会、商会收费,降低通关环节费用。持续规范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,加强监管。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税制改革工作部署,严格落实各项减税政策。全面清理规范涉企保证金项目,有法定依据保留的,列出清单向社会公布。

6.深化社会保障和职业资格改革。深化医疗保险、养老保

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,优化社保、医保办理流程,提高社保卡持卡覆盖率,完善社保卡身份证明、信息记录、金融支付等功能,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,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便捷服务。推进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,清单外一律不得开展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,清单内除准入类职业资格外,一律不得与就业创业挂钩。

  (二)推行“四办”改革,优化政务服务

  1.“一窗办”。针对群众反映的多头跑、事难办、来回奔波等问题,加快落实“三集中、三到位”,探索开展行政审批相对集中工作,在市、区县政务大厅全面推行“一窗受理、集成服务”改革,建立“前台统一受理、后台分类审批、统一窗口出件”的政务服务模式,实现“一个窗口”面向群众。规范和发展实体政务大厅,进一步完善市、区县政务大厅服务功能,加快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发展,逐步实现“一网通办”,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。加强基层便民服务网点建设,推进改革向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延伸,实现政务服务就近能办、同城通办、异地可办,最大程度便民利民。

2.“一网办”。针对部门专网林立、互不兼容、业务不协同等问题,依托甘肃政务服务网兰州子站,促进数据共享、优化办事流程和强化业务协同,实现政府部门之间后台打通、数据联通,推动政府服务事项全市“一张网”运行。加快制定公共数据和电子证照、电子印章应用及电子文档归档等相关管理办法,完善网上实名认证体系,大力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,重点推进自然人、法人、电子证照、信用信息等数据资源共享,打破“信息孤岛”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提供移动客户端、自助终端等多渠道多形式便民服务平台,提升服务便利化水平。按照“属地管理、分级负责”的原则,市级要充分发挥“12345”民情通服务热线作用,各区、县要建立统一的政务服务热线,完善服务内容和功能,受理政务服务事项的咨询、建议、投诉和举报,建立“统一接收、按责转办、限时办结、统一督办、评价反馈”工作机制,一个号码响应群众诉求,并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联通,打造统一规范、内容丰富、实用性强的综合热线服务平台。

3.“简化办”。针对办事程序复杂、要件多、时间长等问题,通过减事项、减层级、减材料、减环节、减时限,进一步优化再造流程,提高办事效率。对建设内容单一、投资规模较小、技术方案简单的投资类项目,可以简化相关文件内容和审批程序。持续开展“减证便民”行动,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,能通过个人有效证照来证明的一律取消,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解决的一律取消,能通过信息共享的一律取消,杜绝“奇葩证明”、“循环证明”。建立模拟审批、容缺预审、联合办理、并联审批工作机制和操作流程,推行“区域评估”、“多规合一”、“多图联审”、“多评合一”、“联合验收”,简化审批环节,加快审批进程。以建设领域施工许可为突破口,对企业开办、纳税、施工许可、水电气报装、不动产登记等事项,大幅压缩审批时限。在资料齐全、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情况下,做到开办企业注册3个工作日内办结,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,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办结。

  4.“马上办”。针对政务服务中办事慢、办事难,政府工作人员不作为、慢作为等问题,通过制度约束、绩效考核、督促检查、问责惩戒等措施,推动作风转变,提高服务效能。全面梳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,大幅提高即办件比例,实现“即来即办、立等可取”。强化和完善兰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系统电子监察功能,建立“全程留痕、过往可溯、进度可查”的办事记录与督查机制,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公开、过程可控、结果可查。

  (三)规范权力运行,推动依法行政

  1.完善清单管理制度。建立政府权力的总台账,健全完善清单动态管理机制,规范权责清单、职责清单、便民服务事项清单、公共服务事项清单、财政专项清单,严格限制自由裁量权。建立健全依据各项清单追责机制,推动政府部门“法无授权不可为、法定职责必须为”,切实把权力置于制度框架内规范运行。

  2.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。大力提升市、区县政务大厅标准化水平,做到统一窗口、统一标识、统一制度、统一管理,实现政务服务软硬件建设标准化。加快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工作,结合“四办”改革,按照省上统一编制的行政许可事项《业务手册》和《办事指南》,促进行政许可规范化、便捷化。强化监督管理,健全统筹协调和监督考核制度,加快建立政务服务中心统一受理、按责转办、限时办结、统一督办、评价反馈的业务闭环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,选派政治素质高、业务能力强、熟悉服务流程的工作人员,进一步充实服务窗口工作力量。

  3.规范中介服务行为。清理政务服务事项涉及的各类认证、评估、审图、代理、检查、检测等中介服务,该取消的取消,该整合的整合。对清理规范后保留的中介服务事项,实行清单管理,明确项目名称、设定依据、服务时限、收费标准、经费来源渠道等并向社会公布。按照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的环境评价、水资源和水土保持评价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、地震安全性评价、施工图审查等中介服务的规范和标准,建立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服务承诺、限时办结、执业公示、执业记录等制度,提高服务质量。

  4.加快规章规范性文件立改废。坚持法治思维,运用法治方式推进改革,全面清理与“放管服”改革相关的规章、规范性文件。尽快出台电子证照、电子签章等方面的制度规定,充分发挥制度对改革的引领、规范和保障作用。确定电子印章的合法性,明确使用范围、使用程序,做好安全保密工作,保证相关电子材料在流转过程中不被篡改、盗取,保证印章的安全性、真实性,确保电子印章的使用效力。

  (四)创新监管方式,促进公平公正

  1.推行公正监管。深入实施“双随机一公开”监管,健全完善“一单两库一细则”制度,扩大“双随机一公开”范围,实现相关政府部门对市场主体的各项检查事项全覆盖,确保监管公平公正。依托大数据平台,坚持动态分析、实时监控,通过网上晒“成绩单”、群众评价等方式倒逼部门作风转变,提升服务水平。在高新区开展“证照分离”试点工作,释放商事主体创新创业活力,增强经济发展动力。

  2.强化信用监管。推动市、区县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、省级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平台深度融合,加大信用信息推送和公示力度,并与行政许可、行政处罚、行政强制和监管信息互联互通,强化监管执法与司法的衔接,实现“一个平台管信用”。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、经营异常名录、失信企业黑名单等制度,做好信用信息归集、共享和公示,努力营造诚实自律、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。

  3.推进综合执法。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,统筹配置行政处罚职能和执法资源,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,按照减少层次、整合队伍、提高效率的原则,大幅减少执法队伍种类,合理配置执法力量,逐步实现“多帽合一”。推动整合同一领域或相近领域执法队伍,实行综合设置。完善执法程序,严格执法责任,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。探索乡镇综合执法体制改革;探索跨部门、跨区域联合执法,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。

  4.实行审慎监管。贯彻更加包容和鼓励创新的治理理念,积极探索对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包容审慎监管,对于看得准、有发展前景的,量身定制适当的监管模式,放宽准入、减少干预,为新经济发展营造宽松便捷的成长环境;对于一时看不准的,要密切关注,为新兴生产力打开更大空间,引导健康发展。

  四、保障措施

(一)提高思想认识。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、提高政府现代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,是增强社会发展活力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、转变干部作风的有力抓手,是回应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盼的迫切需要。各区县、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意义,牢固树立政治意识、大局意识、核心意识、看齐意识,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,加大改革攻坚力度,解放思想,转变观念,改进作风,刀刃向内,自我革命,以更彻底的放权、更有效的监管、更优质的服务,努力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。

(二)强化组织领导。市委、市政府已整合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兰州市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,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统筹领导和整体推进。领导小组建立严格的工作调度和例会制度,督促工作进度,研究解决重大问题。各区县政府及各部门、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制,主要领导要做到改革工作亲自部署、重要方案亲自把关、关键环节亲自协调、落实情况亲自督查,逐级靠实责任。

  (三)明确责任分工。要充分发挥市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作用,做好领导小组日常工作,牵头抓好政策制定、指导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实等工作。领导小组下设的行政审批改革组、投资审批改革组、收费清理改革组、商事制度改革组、社会保障和职业资格改革组、教科文卫体改革组、优化政务服务组、信息网络建设组、法制组等9个工作组和相关部门,要按照《意见》和职责分工,形成“1+N”的改革政策架构。即:1个市政府的《意见》,“放管服”改革方面N个具体工作方案(办法),细化措施任务,抓好各自领域改革任务落实。其他部门单位要主动担责,强化协作配合,形成改革合力。

  (四)加强监督检查。各区县、各部门要完善改革相关配套措施,明确改革任务,制定时间表、路线图,确保改革稳步推进。要加大督查力度,建立专项工作台账,定期调度、定期通报改革进展情况,推动工作落实。建立评估评价和监督机制,通过电子监察、第三方评估、社会监督等方式,形成倒逼,推进改革。建立完善激励和容错机制,对改革成效明显的地方和业绩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,宽容改革探索中的失败失误,积极营造鼓励干事、敢闯敢试、锐意进取的工作环境。建立惩戒问责机制,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批评、公开通报,对不作为、乱作为、慢作为,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。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,对收集的投诉举报事项,要加强跟踪督办、评价反馈和监督考核,相关部门要积极回应、及时解决。

(五)注重舆论宣传。要坚持开门搞改革,充分利用报刊、电视、互联网和新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,及时准确发布改革信息,加强法规政策解读,正确引导社会预期。拓展公众参与渠道,积极回应社会关切,创新社会参与机制,凝聚各方共识,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、支持配合改革的良好氛围。

(六)加强信息交流。要建立信息报送机制,各区县、各部门要确定信息联络员,围绕简政放权、创新监管方式、“四办”改革推进情况等“放管服”改革的重点任务,定期向市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信息,及时全面反映各改革创新举措和重点任务进展。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通报信息采用情况,对国家和省级刊用的区县和部门予以通报表扬。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兰州市人民政府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8年3月28日



打印】 【关闭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